宣布迎来了24岁生日。回望过去,我们大家可以看到,药明康德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在每一次挑战面前,药明康德都凭借前瞻性判断与卓越的执行力,一次次化险为夷,从始至终保持着稳健发展,成长为医药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。
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末和2000年全年,美国先后有6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集中上市,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爆发的前夜。然而,新药研发始终难以跨越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长周期的“痛点”。
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困境,2000年,药明康德顺势而生,并且从创立伊始就立定了要走“赋能者”路线,希望能以高质量的服务,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率,降低新药研发门槛和成本,加速新药的开发进程。更富远见的是 ,此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有着面向全球的决心,但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。
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凭借过硬的质量基础,药明康德很快获得了全球大药企的信任,这这中间还包括默沙东、辉瑞、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,不少大客户与其合作至今已超过20年。
不仅如此,药明康德在医药领域实际做到了“全面布局”。无论是在能力规模上,还是在对新药研发流程的覆盖度上,药明康德都是业内领先的。
在创始团队亲自打造通风橱的时候,药明康德还只提供化学合成的服务,但通过这些年稳扎稳打的能力规模扩建,此公司的服务逐渐覆盖新药从早期发现和研究(R)、开发(D)、再到生产(M)的全流程,还可以覆盖所有创新分子类型。
这种一体化、端到端的服务,被药明康德称为“CRDMO业务模式”,其不仅仅可以赋能当下,更迷人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洞见和捕捉未来,这慢慢的变成了了此公司“护城河”般的优势——因为比传统CDMO多了一个“R”,CRDMO更能够及早洞见创新趋势,并通过对R、D、M环节的一体化推进,让前沿的创新需求被“后端”业务尽早察觉,快速进行前瞻性布局。
众所周知,药明康德的愿景是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,难治的病”,而R, D, M全流程打通、全能力覆盖,让此公司离自己的愿景前所未有地接近。
举个近期的例子,过去12个月间,以GLP-1(胰高血糖素样肽-1)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降糖减肥药在全世界内大热,相关临床候选合成类药物数量从51个增长到79个,增速为55%,而药明康德赋能的项目则从10个增长到18个,增长了80%。
在GLP-1类药物中,多肽类药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,而早在2011年,药明康德就开始布局多肽研究和测试能力,开发及生产端也因此及早感知风向。今年年初,药明康德宣布位于常州与泰兴的两个基地的多肽生产车间正式投产,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提升至32,000升,仅12个月内就提升了20,000升,至今年年底,预计还将提升至41,000升。无论是布局开始的时间、投产的速度,还是已建成的新分子产能,都在全世界内领先,对医药行业和患者都意义重大。
在24岁“生日”的前夕,药明康德发布三季报,其“R”端的引流仍在增长,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5万个新化合物,同比增长7%。
处在新药研发早期的“R”端项目普遍投入大,但成功率低,相较于后期投入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,但药明康德的CRDMO模式以其海量分子覆盖足以网罗“确定性”。我们大家可以大胆揣测,无论未来出现什么创新浪潮,药明康德都不会缺席。
翻看行业发展数据,在过去的24年里,产业的热潮起起落落,FDA获批的创新药波浪式上升;而在过去8年,全球医药市场投融资历经先升后降,至去年底开始显著回暖,可被视作又一个周期收尾。
在这8年里,大部分的CXO公司也随周期波动发展,但药明康德的财务表现始终展现出过人的韧性。
以前瞻战略跨越周期,这已不是药明康德的第一次;而在CRDMO模式的引领下,相信这样的故事还将持续书写。